最近迷恋上了李敖的演讲,一口气看了他在清华,北大,复旦的三场演讲以及台湾的多次讲演。我们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从部分儒家那里传下来的,在大场合,外人面前总要讲究个谦逊,谦卑,尤其是一个体面的学者,更别提以讽刺的语言艺术去抨击对立面,去表达看法,这是现在大部分高高在上的学者的一个普遍特点。
第一次听到李敖的名字是在一个大学同学的口中,说这人如何风流潇洒、狂放不羁,真正见到李敖却是在吴宗宪的综艺节目上,李敖的标签是红夹克、讲故事、抱美女,人到古稀还能如此,着实令人羡慕,特别有一次,还公然带着他所谓的助理上电视,大秀恩爱。
李敖,名重华夏。文如其人,李敖是特立独行的怪杰。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以其杂文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其文谈古论今,惊世骇俗,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自成一家之言。
上帝李:照我们中国哲学家孟子的说法,这叫“There are cases of praise which could not be expected and of reproach when the parties have been seeking to be perfect.”中文原文是“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北京法源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过全美华人协会杰出华人成就奖,还是历史学家,文物鉴定家,思想家,自由主义者,是一位真性情,有胆识,有担当,有魄力的评论家和批评家,2005年访问大陆,登上天安门,还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进行演讲。
大半年之后,南京学者范泓以严谨公正的态度推出纪实专著《与李敖打官司》,以一系列的铁证告诉人们:萧孟能的“退出江湖”,并不仅仅是根源于国民党政府的“打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李敖的背信侵占,以及萧孟能本人“不按牌理出牌”的咎由自取。
1949年春天,冷风飒飒地吹拂着,一艘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港的中兴轮上,挤满了背着行囊,远离家乡的人们。其中一个少年,站在甲板上,望着汪洋大海,心情极为复杂,而他那皱巴巴的行囊里,装着的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这个少年,在日后用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太了不起"来形容自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