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女士53岁,在2021年的时候,单位体检第一次发现肺部结节。当时肺结节大小是8mm,是个实性的结节,医院呼吸科的医生说定期随访即可。常女士一直到随访2023年5月份,结节仍然显示未增大,就以为没事了。
彭女士31岁,早在5年前体检时就发现右下肺结节,5年期间一直未处理,直到今年复查发现肺结节变成了2.8cm。医院增强CT显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大小约2.7cm×2.5cm 的软组织肿块影,呈浅分叶状,其内可见点状钙化,且内可见血管影,并病变周围见少许磨玻璃影。
沈女士的父亲去年12月体检发现肺结节,结节大小约1.5cm×0.9cm,是个实性结节。查出来之后,沈女士的父亲到沈女士所在城市的医院做了增强CT,增强CT报告显示炎症可能性大,医生就开了消炎药,让沈女士的父亲3个月后复查。
并非所有的肺结节都需要切除,是否需要手术切除取决于结节的大小、影像学特征、病史和恶性风险等因素。通常,医生会综合考虑这些方面,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风险,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哪些肺结节需要手术切除?以下几类肺结节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是考虑到结节可能存在恶性风险:1.
41岁的女性患者,体检发现右上肺后段磨玻璃结节2年,结节大小约7mm(胸部CT如下图所见),随访复查2年后右上肺后段的磨玻璃结节没有变化,但是患者很焦虑,总是担心右上肺后段的磨玻璃结节会变坏,白天也担心,晚上也担心,工作的时候也担心,最终选择手术治疗。
盛女士35岁,两年前做的肺结节手术,当时盛女士已经随访了有半年多,CT报告写着“左肺上叶见混合密度结节,直径约0.6cm,两肺上叶及右肺下叶见磨玻璃结节影,较大者长径约0.5cm位于右肺下叶”。报告上说盛女士的肺结节大致同前,但医生们说从影像看盛女士的左肺上叶结节并不止0.
我们多年专注于肺结节,也分享了许多影像分析的经验,但近日有位结友两处病灶术前考虑主病灶是微浸润性腺癌,次病灶应该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但术后的病理就是这么神奇,看着厉害的反而是原位癌,看着次要的反而是微浸润性腺癌。
肺结节手术后,不论患者还是医生,最关心的就是术后病理了,但拿到病理报告后,很多患者无从解读,今天新华君就为大家介绍下如何看懂肺小结节术后病理报告,供大家参考。良性:良性病变包括肉芽肿性炎,错构瘤,肺硬化性血管瘤(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轻度异性增生,炎细胞浸润等。
吴女士43岁,2024年2月份,吴女士一直咳嗽,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有一个1.1cm×1cm大小的的肺结节,CT报告提示有分叶,密度也挺大的。当时结果出来后,当地医院的医生就让手术了,但吴女士想着可能是炎症性的就没在那手术,就等了一个月后到省会医院复查。
高女士的母亲57岁,2024年的5月,体检查出右肺上叶有1.8cm的实性肺结节,还有肺气肿、肺大泡和陈旧性结核灶。检查报告出来的当天,高女士就在网上找医生咨询,咨询了多位影像专家之后,得到的回复都是考虑恶性肿瘤概率大。
苗女士35岁,两年前体检查出来磨玻璃结节,去胸科医院找医生复诊,医生一看片子就说要开,还说结节虽然不大但性质肯定不好。苗女士当时就哭了,因为当时苗女士还有一个月就结婚了,而且还是晚婚还没怀孕,实在不想做手术。
#呼吸健康保卫战##重庆头条##健康科普##实话实说##重庆戴纪刚#近期在查房时,一位结友问我:为何我切除微浸润病灶需要进行术中和术后两次病理检查?之前在科普时强调术后大病理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那么术中冰冻病理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进行一次基础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