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如荼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青铜器收藏一直不温不火。虽然近几年略有升温,且出现了一些高价拍卖品,但与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书画、瓷器相比,仍然处于低估值阶段。那么以下有关青铜器收藏市场以及鉴赏技巧对我们应该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铜器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上古艺术史中,青铜器被视为真正的纪念碑。被视为看得见的象征。夏、商、周青铜器,及此后的历代铜器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祀与戎均离不开铜器,各类礼器、乐器、兵器等无不以铜制作。
洛阳在西周初年称洛邑成周,为周公姬旦营建,周成王姬诵即位后,按照周武王姬发的遗愿:"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把都城从宗周迁到成周,使洛阳成为西周初期的国都。洛阳周王城广场西周中晚期,西周王室又将国都迁回丰镐,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
【秦文化的甘肃印记】秦人的发祥地——西垂《史记·秦本纪》载,秦之先“中潏,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西犬丘”,秦庄公“为西垂大夫”。从史料记载来看,嬴秦先祖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等都曾在西垂(西犬丘)“艰苦创业”。
纵观最近几年的全球拍卖市场,可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最贵类型的艺术品,还是以字画为主。据传为达·芬奇所作的《救世主》,2017年以将近30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齐白石作《山水十二条屏》,人民币9.3亿元成交。
最近,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正在热火朝天的展览中,来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300余件藏品齐聚一堂,带领观众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大地,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其中就有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物。
澎湃新闻获悉,“缀古——刘体智与民国学人”正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展出,展览以刘体智之孙刘耋龄先生新捐赠的61封珍贵信札为线索,结合最新研究,展出文物合共193件,包括刘耋龄先生所捐赠的49件封书信,以及与这批书信相关的青铜器、甲骨片、古籍善本等。
展览:《Chinese and Korean Art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Dr Franco Vannotti, Hans Popper and others》,埃斯卡纳齐,伦敦,1989年,编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