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今年夏粮丰产丰收,7月13日,县农业农村局在朱王堡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宣传活动。农业托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
阳光讯(魏杰鸰 记者 高小雨)黄土地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黄土地上忙碌的农人们,用勤劳绘制了一幅绝美的春耕画卷。不负春光抢农时,佳县各地纷纷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原本农事繁忙的时节,不少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种粮大户和土里刨食的农民却一身轻松。
1月14日,在齐河县焦庙镇,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举行了齐力新“保底+3·3·4分红”生产全托管模式西姜村分红大会。据了解,这是齐河县首笔发放的“保底+3·3·4分红”全托管模式分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逐渐凸显。
农业生产托管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通过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秧苗统育统供等服务,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引领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3日讯滨州沾化区结合“党组织领办+农业生产全程托管”试点,以党组织领办的各类农业生产及农机类生产性服务组织为主体,聚合资源,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专业化服务,推行标准化农业生产全程托管。
近年来,交城县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托管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耕、种、管、收、仓储、加工、销售一条龙托管服务,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要稳粮保供,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青壮年劳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大量的土地被撂荒,“谁来种地”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化州市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农业生产托管“三大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至今,全市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累计25.9万亩,辐射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62万亩,整村推动托管服务的行政村达到167条。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我市通过坚持政策引领、鼓励模式创新、强化协会服务、注重宣传培训等“四条路径”,推动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93.6万亩,平均每亩成本减少10%以上,产量增加15%以上,其中通过托管形式改造撂荒地、盐碱地20万亩,遴选托管服务主体185个。
小农户长期存在是中国农村的现实,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