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7日讯 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指标先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应用规模。
11月14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吕雪峰一行来我市调研并座谈。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晋萍主持会议并讲话。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吕梁市招商引资宣传片;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专家学者分别就相关项目情况作介绍;双方就合作意向进行了互动交流。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宣布,该所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出1倍有余,且不使用稀有金属,解决了锂电正极材料的高成本难题。
8月16日,青岛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铁系梳枝丁戊创制和高性能轮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3年度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昨天,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青岛市实验小学学生郭子兴: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聚合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我们喝水用的塑料瓶,有我们装垃圾的塑料袋,甚至到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有它的身影。
1月11日,中国氢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氢能”)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在青岛举行签约仪式,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项目正式落地。项目预计将于明年底在山东建成年产绿色甲醇10万吨生产线,年产值约5亿元,实现甲醇制备过程近零碳排放。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铁系梳枝丁戊橡胶创制和产业化示范”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铁系梳枝丁戊橡胶的创制及应用技术国际首创,铁系催化剂原位制备及聚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评价。
11月11日,《绿碳》(Green Carbon)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暨青年绿碳科学大会在青岛举行。大会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青岛市科学技术局联合指导,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主办。11月11日上午举行《绿碳》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