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快递面单上印发的广告,同样受到广告法的规制,广告主和广告制作方、发布方要对发布广告的真实性负责,否则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扫码赚现金红包玩消消乐”“扫码抽1个保温杯”“先别拆,扫码必得8元”……相信不少人都在快递面单上看到这些扫码广告。这些广告很有诱惑力,多以免费赠送、抽奖等名义诱导用户扫码,参与活动。但这些含有“福利”的二维码广告,大多“套路满满”,宣传与实际不相符,且还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春节临近,网购的年货纷至沓来,然而今年很多消费者在收取快递时发现,包裹上总是贴着印有“扫码领100元现金红包”“随机奖励2箱牛奶”“扫码抽:1个保温杯”等内容的二维码,看上去颇为诱人,这究竟是春节福利还是营销噱头?
“扫码抽水杯”“扫码领雨伞”“先别拆 领20元红包”……在快递包裹外张贴的快递单上,类似的“福利”信息不胜枚举,简短的几个大字,给取件的顾客营造出一种轻松可得的假象。不仅快递单上有二维码广告,就连只有卡片大小的取件码上,此类的广告也不少。
近日,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大促落下帷幕。整个大促期间,全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达5亿件左右。然而,在快递包裹外张贴的快递单上,类似“先别拆、扫码必得8元”、“别扔、随机抽取1把遮阳伞”等的“福利”信息不胜枚举。
那我刚好我腿疼,我腿受伤了就去医院躺着了,我直接说,你帮我铺一家店,我直接给你广告费。就只剩下四五家广告没撕的,我去问了店的店长,我说跟老哥说广告帮我贴,怎么没贴上去,他说当时那个人过来贴没给钱,就给撕掉了。
扫码点餐越来越复杂了。南都记者日前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86.8%的网友曾被强制扫码点餐。不少消费者反映,如今扫描二维码还不够,得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关注公众号、注册会员、登记手机号、给出地理位置授权等等,才能开始点餐。愈发复杂的系统背后,是庞大的“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