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秦岭南坡及以南各地的山谷湿地、山坡灌丛中生长着一种蓼科荞麦属多年生草本,其根粗壮,红褐色,叶片三角形,花被白色,果实三棱状卵形,人们通常叫金荞麦或野荞麦,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在1999年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连日来,竹山县双台乡关沟村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开挖已种植三年的金荞麦。合作社负责人张绪海高兴地向笔者介绍,当地海拔、气候和沙壤土质,特别适合种植金荞麦,三年生金荞麦不仅产量高,亩产一般可达三、四千公斤,而且药用成分含量高,很受药厂欢迎。
“今年第一次采收金荞麦 ,晒干后每亩收获了近300公斤的金荞麦,我们与国药集团签订了种植协议,保底价格是每公斤10元,不仅保护了野生金荞麦资源,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家泰告诉记者。村民在药材基地里捡拾金荞麦。
近日,在潜山市林业局组织的野生植物调查过程中,特邀专家原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林业高级工程师、黄山市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潘新建在驼岭林场辖区发现大面积金荞麦居群,经初步统计,分布面积约670平方米,总株数约13400株,且植株生长旺盛。
金荞麦,又唤作开金锁、金锁银开、野荞麦等等,是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主要产自陕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云南、两广地区等多个地区。一般是在冬季采挖,除去根须及杂质,洗干净,晒干备用。一般将其切成厚片、生用。金荞麦味道略有有些辛辣,较为涩,性偏寒凉,归于肺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金荞麦和苦荞性状差异的重要原因,对金荞麦的生态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和比较,并开发了与芦丁代谢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金荞麦的性状改良和品质育种,以及苦荞和金荞麦种间杂交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上。
导读:水沟边常见的金荞麦,人称透骨消,金锁银开,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请保护好它。在农村有一种植物,它一般都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像一些水沟边,河边,一些池塘边,还有一些田边,这种植物与我们农村里面种植的一种五谷杂粮荞麦长得非常的相似,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是野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