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贵阳11月20日电 (记者高华)11月20日,“河流与文明——黄河文明的世界意义”影像作品展在贵阳美术馆举办开展仪式。本次展览为期两周,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开展仪式现场。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今天(11月20日),《河流与文明——黄河文明的世界意义影像作品展》在贵阳美术馆开展。贵州省各高校美术学院、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等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艺术家近百人参加开幕式。
【编者按】9月16日,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办,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武陟县委县政府、巩义市委市政府协办,黄河交通学院、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承办的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四届黄河论坛在武陟召开。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相聚黄河之滨,共话大河文明。黄河文明有哪些特性?如何看待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这对我们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而言,有何启示?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黄河对于孕育中华民族的主根主脉发挥了怎样独特的作用?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海旺在会议期间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谈了他的观点和看法。
几千年前,中华大地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众多的文明雏形,考古学家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满天星斗。其中,能延续并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主体的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绝不是偶然。
研究阐发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