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25军开始长征,迫于国民党的压迫,他们在长征途中并不顺利,经历了很多次硬仗之后,他们才在12月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本来他们是打算从这里开始,再走一天的路程,到达敌人防守相对柔弱的第二个目的地,但是,国民党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派遣了很多士兵在这里拦截,前有堵截 后有追兵,红军进退不得,陷入两难境地。
1934年11月,程子华、郑位三等人率领红25军从鄂豫皖苏区撤退,部队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后,连着打了好几次恶战,沿着桐柏、枣阳、泌阳、方城、鲁山一线西进。12月4日,部队抵达卢氏县汤河一带。红25军准备进入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商洛,总共七八十里山路,差不多一天就可以走完。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83年的一天,山西省卢氏县一个普通农民家中,72岁的老汉陈廷贤已然病入膏肓,他时而陷入昏迷,时而喃喃自语,嘴里总是念叨着“朱阳关”“首长”等一些名词。
前言:新中国成立后,前红25军首长程子华和刘华清,通过政府先后6次寻找一位“卖货郎”,从当初的一个山西小城市直接把范围扩大到整个河南、河北、山西几大省份。在长达30余年的努力寻求下,终于在1983年年底有了结果。然而此时“卖货郎”已经奄奄一息,连往事都回忆不起。
1983年,政府第六次展开了对一位"山西卖货郎"的大规模搜寻,范围一度从山西一个小城市扩展到山西、河北、河南三大省份。经过34年的苦苦寻找,这位"山西卖货郎"终于历经波折确定了身份。而这次的尘埃落定,是政府与以前的红25军首长程子华、刘华清盼望了几十年的重逢。
在革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也有很多人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党人士对于曾经施以援手的人,永远地铭记在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趋于和平,也能够寻找那些无名英雄,对他们给予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