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燕(防灾科技学院)在数字时代,流量仿佛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而一些营销号更是为了追求流量变现而不择手段,甚至制造谣言、夸大事实。近日,“挖呀挖”黄老师辟谣自残传闻的事件,再次将营销号的过度追求流量变现和错误的价值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近,几部国产剧的热播,让一些影视营销号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展翔临终曝光小老虎身份,冯晓琴彻底与顾家断绝关系”“《开端》没看够?外卖小哥陷入循环,每次重开只为拯救无辜生命”“外卖小哥开挂神存在,一张纸条惊呆肖鹤云”…
□陈湘萍(山西大学)如今,谣言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一大困扰,辟谣营销号应运而生。然而,辟谣营销号是否能够真正扛起澄清真相的大旗,仍值得商榷。首先,辟谣营销号的出现值得肯定。辟谣营销号的初衷是矫正公共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纠正了错误信息,维护了社会的信息准确和真实。
1月7日,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在个人社交账号分享了一条关于“算法与网暴、谣言的关系,以及营销号对舆论环境的危害”的视频。该视频中提到“平台为了流量会营销号制造传播谣言”,对此,李亮表示:“视频中有一个观点,我不太认同,就是认为平台为了流量会纵容这些营销号制造传播谣言以及煽动对立。
4月6日上午,#gongjun91#登上文娱榜首位,但在该话题下,却鲜少看见营销号的身影。很快,@龚俊工作室官微发布声明,称网络上传播的“唐筛”“白马会所”以及辱骂其他艺人等内容严重失实,并指出部分主体盗用并公开传播龚俊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严重涉嫌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