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生中将是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时,经过我军开导,率部起义,投诚到我军中的国民党将领。1937年,日军全面入侵我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时任讨伐军第10路军3旅5团副团长主动请命,9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60军184师1085团团长,率部赶赴台儿庄对日作战。
1948年,硝烟弥漫的中华大地上,解放战争的号角响彻云霄,国共两党之间的决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历史的天平也逐渐向中国共产党倾斜,在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无数将士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而在国军阵营内部,也发生着一场场深刻的思想斗争,一些深明大义的将领,在目睹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战争的残酷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起义,投向了人民的怀抱。
1950年1月,抗美援朝第四次作战,他指挥区区三万兵力的第五十军,在汉江南岸正面挑战美第八集团军23万人,美军的兵力比我军的多七倍,武器比我军精良,双方苦战长达五十昼夜,消灭联合国军11000余人,第50军战士们的英勇作战,让敌军闻风丧胆,这次作战为为东线的志愿军主力在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作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功勋卓著却未能入党:曾泽生将军与毛主席的战略博弈曾泽生将军,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却在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遭到了毛主席的婉拒。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让我们细细探究。曾将军的传奇经历始于滇军,后加入黄埔军校,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风雨洗礼。
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中,很多人的故事都为国人耳熟能详,他们的名字也可谓大名鼎鼎:许世友、张爱萍、韩先楚、洪学智、陈再道、刘亚楼、宋时轮……大家之所以熟悉他们,无疑和他们卓越的战功以及独特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董其武将军原是国民党将领,被国民党授予过上将军衔,1955年被新中国授予上将军衔,他是一位国共两党的上将。起义后,他曾先后4次申请入党,但直到1980年,在邓小平亲自主持下,他才终于实现了自己毕生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