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州实现沙化土地面积和沙化程度持续“双减少”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秋日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部、塔拉滩沙漠边缘的沙珠玉乡,远远望去,一片片村庄掩映在高大的青杨、乌柳之间。近处的沙丘上柠条、梭梭迎风茁壮生长。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18日消息(记者 谭琦)日前,海南省2024年林草湿荒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今年,海南将调查森林样地562个、湿地样地481个,草地样地(拟定)610个,样地调查任务比去年大幅增加。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省林业局供图林草湿荒普查工作有什么用?
翻开青海省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在黄河龙羊峡库区南北岸分布着大面积的黄色板块,这便是多年受风沙侵袭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沙珠玉—木格滩荒漠化土地。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如今这里沙漠蔓延的速度得到遏制,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
南海网9月26日消息(记者 谭琦)近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印发了《海南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全省范围内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7类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计划到2026年5月底完成。
来源:【人民网】秋日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部、塔拉滩沙漠边缘的沙珠玉乡,远远望去,一片片村庄掩映在高大的青杨、乌柳之间。近处的沙丘上柠条、梭梭迎风茁壮生长。沙珠玉当地群众在荒漠化区域制作草方格,开始新一轮治沙工作。
中新网西宁11月2日电 题:青海海南:以光伏治沙推动绿色发展作者 姚占山 李江宁行走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园区,一排排光伏板错落有致、望不到边,光伏板下方牧草丛生、羊群穿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黄沙地,而如今却成了光伏治沙的典型样板。
来源:经济日报一边是海天一色、浪涌沙白,一边是奇峰林立、树木苍翠……记者站在海南昌江棋子湾栈道边,感受着徐徐海风,热带独有的滨海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眼前这片海湾曾是一片植被稀疏、风沙漫天的荒漠。“以前这里是白茫茫的一片,现在都变成了绿洲。
人工扎草方格沙障、拖拉机搬运草捆,成捆的树苗泡在水坑待栽种……记者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塔拉滩治沙现场看到一派繁忙景象,还见识了治沙的“农民创造”。只见,共和盆地沙漠防治暨草原修复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汪成在发动一台拖拉机头,一手用高压水钻打孔冲开沙子,一手将杨树插进沙子深处。
中新网海口6月5日电 (王晓斌 王媚琪 魏榕)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海南一中院”)5日发布消息,该院当天在海南万宁公开审理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在案中发出海南省首份《耕地司法保护令》,责令被告人自觉履行耕地保护及生态修复义务。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符超、金韬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园区,700多万块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蓝色"海洋"。一群群羊在光伏板下畅快地奔跑,眨眼的功夫,它们都消失在了连片的光伏板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光伏羊”。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羊,它们被称为“光伏羊”。为何特殊?它们生活在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内,吃着光伏板下的草,为光伏发电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态服务。这种“水光互补”模式,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因地处“青海湖”南岸而得名。这里千百年来气候恶劣、艰苦贫瘠、生态脆弱。沙珠玉、黄沙头、塔拉滩……海南州曾是青海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区域,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草场大量被沙土掩埋,很长一段时间,出现沙进人退的发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