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曝光“三宝胶囊”等5个产品的违法广告,这些违法广告因超出食药监管部门批准的内容,含有不科学的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利用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做功效证明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已被依法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如果告诉您,有这样一种方法,既不用节食也不用运动就能让您轻松减重,您会心动吗?近年来,在一些电商平台就出现了一种所谓“网红减肥胶囊”,销量不菲。商家宣称只要空腹吃上一粒,就能燃脂瘦身。这样的减肥食品真的靠谱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人口在持续增加。
“每天吃一次,当天神清气爽”、“睡前两粒,女人脱胎换骨”……这些不科学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利用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做功效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3月2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了5个严重违法广告,其中包括2种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今天(16日)公布十起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武汉睿贝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经查,武汉睿贝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媒介发布的医疗广告中含有“代妈招聘”“挑选代孕妈”等违法违规信息,其宣称的“在全国拥有11家助孕
今天(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十起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 无锡丽鹿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及李某某违法广告案经查,无锡丽鹿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仁和葡身牌当归葛根黄芪胶囊”保健食品广告未经广告审查,并利用“网红达人”李某某进行广告代言。
降糖胶囊造假 院士“被代言”最近几天,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遇到了难题,他收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区患者的来信和举报,询问为什么由他代言的降糖药疗效反复,而且根本查不到药品批号。这让张伯礼十分纳闷,自己什么时候成了降糖胶囊的代言人了呢?
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8日消息,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民生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对“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打击力度,清理整治商业广告中冒充专家或名医开展宣传、发布未经审查的药品广告、虚构或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普通食品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的营销推广渠道正经历一场剧变。伴随电商对医药行业的洗礼,叠加新医改、线上医保支付体系接入等因素,药品尤其是非处方药也被逐渐视为即时零售的核心品类之一。美团、京东、饿了么都在加快探索如何拓宽线下药店的服务半径。
“得了癌不用去医院,听听讲座,自己吃药就能好!”最近,一伙手拿宣传单的人经常出现在天津的一些医院门口,宣称他们是 “抗癌专业机构”,拥有名医坐诊和专治肿瘤的神药,有的患者因此放弃医院正规治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天津某医院的门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拿一沓小广告,向来往市民发放。
如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健康养生“知识”被不少商家利用起来作为营销“说法”。乍看上去,这些“说法”说得“头头是道”,但其中不少含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需要消费者细心辨别。“说法”里的“门道”多,消费者莫被虚假宣传迷惑了。
“保健品”当药卖,标注疗效,吹嘘效果,欺骗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事没少听说。因此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可这类违法犯罪现象依然没有杜绝。最近在无锡就又冒出了这样一种保健品,又是中药成份、又是显著疗效,说得神乎其神。可它到底是什么货色呢?
本次集中宣判的案件包括销售假冒养老产品“301参茸倍力胶囊”的杜东洋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提供“养老床位”吸引投资的高梁光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及销售“地宫穴位”等涉老项目的朱国华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案涉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达1500余名。
近年来,围绕着保健品的虚假夸大宣传、甚至吹嘘成“神药”欺诈消费者等问题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一些“神药”虚假违法广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误导消费者。而随着直播带货等形式兴起,保健品消费陷阱也开始转移,对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