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最后一天,“中原农谷现代种苗产业基地”在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掀开了红盖头,打响组建创新高地第一枪;大白菜新品种吉美2号生产经营权以100万元成功转让,历史性实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品种权转让零的突破;在周口国家农高区,通过订单生产、定向收购,白菜实现加工兜底、落地成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在金塔县东坝镇申家河湾小麦示范点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新发芽的麦苗正娇羞吐绿、陆续出苗。与普通大田种植的小麦不同,这些绿葱葱的小麦苗在生发之前,就被众多“新科技”所环绕,它们正是通过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育出的“节水增粮”小麦种植新模式。
来源:【闪电新闻】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8日讯随着天气渐暖,阳谷县李台镇的农业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为了深入了解当地辣椒种植产业的创新发展情况,李台镇人大代表一行近日前往王申楼村育苗基地,见到了村民们借助自主研发的辣椒铺绳机进行育苗的场景。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建阳区将口镇松柏村莲花山的千亩有机茶园,只见沿山势起伏种植的茶树宛如大自然的“绿色脉络”,一层层依山盘旋而上,蜿蜒曲折的线条,勾画出一幅茶园的绝美图景。穿行茶园中,茶树与天然草药、杂草、樱花、紫薇等和谐共生。“茶好不好喝是口味问题,健康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来源:内蒙古日报】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内蒙古农田地膜科学使用及高效回收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在巴彦淖尔市国家级农高区智慧农业园区示范点进行了地膜回收现场演示活动,生动展示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
10月9日,永福县开展“稻+鱼,鸭”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验收工作。在永福县罗锦镇金福村优质稻绿色种植基地稻田中,鱼儿欢快游动,鸭子自由穿梭。这种生态模式实现了稻、鱼、鸭的共生共荣。水稻为鱼和鸭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环境,鱼和鸭的活动又能为水稻生长带来诸多益处。
潮新闻 记者 黄彦 共享联盟·遂昌 龚隆淼 县委报道组 朱敏 通讯员 徐圣开 见习编辑 王啸日前,在遂昌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内,粮农忙着移栽秧苗,三个人一天就联合移栽了20亩。如此高效,主要得益于当地实施的行业“机器换人”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当料峭的寒风渐渐褪去凛冽,温润的气息悄然在田野间氤氲开来,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大幕,在金城大地上徐徐拉开。近日,记者走进榆中县园子岔乡小岔村百合籽种繁育基地,田间地头的临时“课堂”热闹非凡。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学术带头人刘建军已在北京准备参加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而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温室里,他悉心培育的处于幼苗、拔节、孕穗和灌浆等不同生长期的小麦试验材料正茁壮成长。多年来,刘建军团队研发的“济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40.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马爱平依托突破性耐盐碱技术——AT1技术的成果转化,曾经的盐碱荒地如今变为高粱田;数字农业平台帮助玉米种植户节省成本,优化种植管理,大幅提升收成……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现场,生物育种、绿色植保、生物制剂、数字农业等领域的最
蒋建科期待更多科研人员在科研选题、创新模式等方面探寻新路径、找到新方法,为更多的科技突破涌现和创新成果应用作出更大贡献从华中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再生稻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再生稻在再生季亩产突破800斤的目标。成绩的背后,是团队成员对于创新的坚持。
来源:【人民网】2015年,作为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项目组水稻专家兼组长,我来到了这个非洲中东部国家。近9年来,我和同事们与当地人民一道在田间耕耘,见证了两国农业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布隆迪人口约1200万,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