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将于4月20日在大宁剧院上演。王蒙本人也将在剧中献声哼唱一段民谣。流着血写就《活动变人形》王蒙的《活动变人形》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
10月29日,作家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65年初,王蒙去到伊犁,在伊宁市巴彦岱镇(原红旗人民公社)劳动。他吃住于农民家中,抡起坎土曼,学习维吾尔语,爱上奶茶泡馕……这六年的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新疆叙事”系列作品的宝贵源泉。
“在那段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是民族的共同体,是命运的共同体,价值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还是生活的共同体”,29日,著名作家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王蒙当日再忆“在伊犁”,感慨称,“于我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深情的共同体”。
《在伊犁》 王蒙 著 作家出版社“我将带着长逝者的坟墓上的青草的气息,杨树林的挺拔的身影与多情的絮语,汽车喇叭、马脖上的铜铃、拖拉机的发动机的混合音响,带着对于维吾尔老者的银须、姑娘的耳环、葡萄架下的红毡与剖开的西瓜的鲜丽的美好的记忆,带着相逢时候欣喜与慨叹交织的泪花、分手时的真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
王蒙是个奇迹,90岁了还在写,堪称文学常青树。他能从司空见惯处发现美,咀嚼美,描述美,满腔热情地讴歌美。他还能从写作中享受到一种大快乐,并把这种快乐传递给读者。40年前,我上大学买的第一本小说集就是王蒙的《在伊犁》,当时读了并没有太多感动,甚至觉得婆婆妈妈,啰啰唆唆。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刘颖颖)“现在一提到新疆还是感到非常兴奋,在那段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是民族的共同体,是命运的共同体,价值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还是生活的共同体,于我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深情的共同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在那段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是民族的共同体,是命运的共同体,价值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还是生活的共同体。”近日,著名作家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王蒙再忆“在伊犁”,“于我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深情的共同体”。
《天地人生》让文化启迪生活。今年88岁的著名作家王蒙,近期推出新书《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作为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该书由博返约、深入浅出,会通萃取古代智慧,助力读者领会传统文化核心要义。
作者:李雪(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且富有个人魅力的作家,又是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在场者和见证者。他19岁开始创作《青春万岁》,将自身的生命激情融入写作,至今笔耕不辍推出新作《霞满天》(花城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影响很大,从1976-1981年发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