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后常服包括常服冠、常服袍和常服褂,是除礼吉服之外,唯一一类可以戴朝珠的服装。在清代冠服制度繁复而有序的服装分类中,帝后常服的属性显得与众不同,它们既蕴含礼服的性质,又具有吉服的作用,且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
国之彩,宫之色,是中华传统染织绣技艺最精彩的遗产。古代中国,色彩是神圣的彰显也是礼制的标识。清代统治者重视运用色彩建立秩序和礼仪,而清代服色制度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到乾隆朝逐渐完善,既深入汲取了中华文化的哲学和礼制,又融合了满、汉、蒙、藏等民族文化。
澎湃新闻获悉,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将于6月21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呈现。展览是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织绣服饰类藏品专题大展,其中近九成展品皆为首次展出。
“礼之大者,昭名分,辨等威,莫备乎冠服”,清代宫廷服饰继承了汉族统治者以色彩、纹饰、材质区分服饰等级的传统,同时保留了具有满族民族特色的通身连属、紧身窄袖、袍褂相配的结构,其色彩之华丽、纹饰之繁复、工艺之精湛,历来备受瞩目,是中国古代宫廷服饰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