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据报道普通人群中肠镜检查肠息肉的检出率超过三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尤其 >50 岁的男性中肠息肉的检出率接近 50%。肠息肉常常没有症状,大多数都是体检是发现的,那么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应该怎么办呢?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长度约为身高的4~5倍,其中80%为小肠,20%为大肠,后者因蠕动较强、粪便成形,更容易出问题。比如大肠息肉,又称结直肠息肉,就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之一。近日,南京一37岁男子查出结肠长了200多个息肉,医生花了约3小时才完成手术摘除。
“上厕所便血不是痔疮吗?怎么会是直肠癌啊。”62岁的吴先生难以置信。吴先生近几个月来经常出现排便次数增加、便血的症状,原先他以为是痔疮发作了引起的,就吃些药,但吃了药还是没能缓解。并且症状还越来越严重了,除了不停跑厕所,腹部还会剧痛,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不得不去医院做检查。
有人问,发现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一定”,这是一个很绝对化的词,大多数涉及医学的问题,如果用过于绝对的词,答案就很可能是否定的,一件束,一旦绝对化,就没能余地,就意味着包括所有情况,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的事可以说“绝对”,很多情况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过于绝对通常是不科学的。
但管状腺瘤癌变几率就会高一点,十年癌变率2.7%,还有绒毛状腺瘤,发现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的十年发生率是8.6%,所以目前临床上的息肉发现就予以切除,因为如果发现的息肉大于一厘米了,那证明这个息肉已经长很久了,或者长得很快,需要马上切掉,如果很小,肉眼比较难百分百确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息肉,只要是做了肠镜,大的本来就应该切,小的顺手也切了。
肠息肉,通俗的说是肠道上长了些肉疙瘩,专业的讲是肠道粘膜表面有突出的上皮组织。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炎症刺激、遗传因素、长期便秘及慢性疾病如高血糖、肿瘤等有关;人的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生在肠道后截部分的大肠是息肉多发的部位,通常称为大肠息肉和直肠息肉。
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毓璜顶医院胃肠外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一些非常焦虑的患者,肠镜检查发现有结肠息肉后,他们便非常急迫地要求外科手术。但结肠息肉真的都需要做外科手术么?本期“医在身边”邀请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二科主任医师冯立民为市民进行科普。
最近陈先生发现自己大便次数变多,并伴有便血症状,随即前往当地医院。消化科医生询问陈先生病史时发现,早在20年前陈先生就做过肠镜的检查,当时就查出直肠内有一颗直径5mm的亚蒂息肉,发红短蒂,无活动性出血。尽管肠镜结果异常,但是陈先生没有重视且一直未处理,放任不管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