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建校120周年的复旦大学,将2025年度的关键词确定为“改革·破局”。该校酝酿两年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甫一亮相,便引发广泛关注。大江东工作室专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请他围绕一些校内外关注的焦点,系统解析这场改革的缘起和内涵。
编者按:新质生产力是党的创新理论又一次丰富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为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本报今起推出“探路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00:513月6日下午3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对中外记者开放。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作发言。澎湃新闻记者 陈忠善 编辑 柳彦 胡岑 孙骏(00:51)“把AI训练成做题家是科技的进步,把人训练成做题家是教育的落后。
“建设创新型大学,不能‘小院高墙’,也不能‘摊大饼’。”在今天(6日)下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作了“关于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和发展、加快实现向创新型大学的新跨越”的审议发言。金力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核心与裉节。
【编者按】2月25日下午,在复旦大学2025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校长金力与同志们交流如何抓好深化改革,发表讲话《从破题到破局 关键在落实》,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与科研体制改革融合推进、深化“准聘-长聘”制改革、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议题谈落实,以下是主要内容。
“高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人。“在今天(5日)下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高校要培养思考大问题的人、建构大视野的人、砥砺大情怀的人。今年是复旦建校120周年,如何培养创新之才、强国之才,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奠定人才根基?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把AI训练成做题家是科技的进步,把人训练成做题家是教育的落后。”2024年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发言时说。
中新网上海2月1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日获悉,面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复旦大学成立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包括: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等。“香农计划”同期启动。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大四学生邹嘉文,最近正忙着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学生基金项目的论文撰写。去年复旦大学有15名学生入选该基金项目,邹嘉文是唯一来自新工科方向的本科生。他用人工智能模型辅助多孔材料的设计,使得40余个任务的预测精度平均提高了10%。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本科荣誉项目倡导“闯优”的教育理念,创设出独树一帜的闯关模式,培养学生的持久学习驱动力;从“拔尖”到“冒尖”,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新机制知识探索没有边界,新问题、新工具的产生随时都有可能催生新的研究范式,要与不断更新的科学研究打好“配合战”,高校就要为
【两会访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代表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扎实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更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高校当前最紧要的任务。
刚刚过去的周末,复旦党委书记和校长在今年春季工作会上的讲话全文传播甚广。原因无他,国内社会各界都希望复旦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蹚出一条文理综合性大学发力新工科的新路来。时值全国两会,高等教育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有着墨。
3月11日,《南方周末》刊登对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的专访文章《复旦将进行一场“大手术”式的改革》,金力在采访中表示“跳出现有的学科概念,将原来的工科学院全部拆分为6个创新学院” “文科招生的比例,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这一消息“一石激起千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