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讲的是“观自在菩萨”,是否是观世音菩萨呢?这有两种讲法:是指观世音菩萨。《楞严咒》中的:“妙湛总持不动尊”, “妙湛”:是水清凉而宁静,比喻心应如清凉而宁静的水一样,没有一点微波,没有一点烦恼尘垢才能如实照见东西,修上观一方面是使心宁静,在这个基础上修观,心要十分宁静无垢,才能如实洞察一切。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唐朝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 ,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个字也没有更改;
佛经中重要的有《法华经普门品》、《华严经入法界品》,净土系的《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般若系的《心经》等是观音菩萨信仰的根本经典,对中国人来说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化现为三十三种不同的形貌,来度化众生。
观自在·菩萨——马明博 《禅的滋味》作品选登这本书,你可以读一会儿,也可以读一生。—— 史国良【推荐语】 一页页地,从头翻到尾,我依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觉得这本书(《禅的滋味》),你可以读一会儿,也可以读一生,最好是放在枕头边,想起了就拿起来翻翻。
心经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翻译:观自在菩萨,在深入思考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