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21日电 题:中国剪纸包含了中西方文化审美的哪些共通性?——专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珺中新社记者 张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交融于中国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挖掘与探究更展现了我们后人对传统文化遗产和美学形式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挖掘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的呼声越来愈高,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元素走出传统的艺术框架,将传统东方美学内涵、艺术造型设计以及色彩工艺等特有的东方艺术特征融入现代艺术的中的方方面面,在实现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艺术创造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方向,因此,从民间剪纸艺术出发深入发掘传统东方美学艺术元素,展现以剪纸艺术为代表的东方美学的厚重感和历史深刻性,更对于研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剪纸,又叫刻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
近日,《世界剪纸艺术——不同国家的剪纸传统及其艺术形态》欧美卷正式出版,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亚洲卷的出版。这套图书以英语、法语、德语、乌克兰语、日语、韩语6种语言,详细介绍了20个国家的剪纸艺术形态和基本文化信息。
蔚县多层剪纸《大好河山》。 焦新德作品勇闯市场,打造全新业态8月15日,一场世界性的剪纸艺术盛会在蔚县拉开帷幕。自2010年起,这已是蔚县举办的第九届剪纸艺术节。“世界性的盛会,让蔚县剪纸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播,更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常凤灵进行剪纸创作。 巨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中新网菏泽12月9日电 题:纸上生花 山东菏泽剪纸的“守”与“变”作者 肖守祥 李明芮剪刀翻飞,在一方白色宣纸上精雕细镂,几分钟后,一朵惟妙惟肖的牡丹花便跃然纸上。赋予这一张张纸生命的,正是山东省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常凤灵。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齐秀芳的手中上下翻飞,花鸟鱼虫、福禄寿喜跃然纸上,栩栩如生。1月15日,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芳的工作室里,她正在创作“五福”剪纸窗花。齐秀芳在创作“五福”剪纸窗花作品。“四个边角四个蝙蝠,中间一个‘福’,这是‘五福’。”齐秀芳介绍。
开栏语 近年来,湖南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目前,我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3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4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