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江苏最大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又将人流如潮。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南京博物院了解到,为满足广大观众参观需求,南京博物院5月1日—5月5日全天延时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17:00停止入场)。
今年3.15日,路过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恰好是南博闭馆前一天,基本是一个人参观了南博。南博的核心展区分上下两层,根据时间线由上古到晚清,咱们直奔主题:南博的镇馆之宝第一件就是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如果是人多的情况下,你可能都注意不到它。
最近,南京博物院推出“金兽特展”,吸引了不少观众。这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也是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之一。这只金兽,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金兽长17.5厘米、宽16厘米、高10.
1、竹林七贤砖印模画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竹林七贤砖印模画于1960年4月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它是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也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这幅砖印模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绘制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等人的形象。
博物馆有看头,“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在当下成为潮流。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目前共有77座备案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物和藏品资源,打造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坐落于钟山脚下的南京博物院,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来源:扬子晚报】南京每到12月下旬,会有星星点点的梅花悄然开放。最近在玄武湖公园,今冬的第一朵梅花已经挂上枝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被赋予了高洁、坚强、谦虚的内涵,也是历代文物中广泛采用的元素。在南京的博物馆里,就有不少梅花主题的文物。
它表情呆萌 长相帅气含金量高达99%是目前中国出土最重的金器它就是金兽这个又炫又闪亮的“金豹”可是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该窖藏共发现文物38件根据造型 铭文等信息判断这批文物的年代在战国至西汉早期之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锤揲工艺完美结合的
据说每个博物馆,都有各自专属的“显眼包”。这个网络流行词最近在网络爆火,意指外形“搞怪”,在类似的事物中能让人一眼看到,给人一种带有”无厘头“的诙谐感。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对江苏各地的博物馆进行盘点,为网友们找到了富有特色的一系列藏品,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2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二),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西汉金兽,是汉代金器制作工艺代表作品,于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西汉金兽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这件文物是空心的,内壁刻有“黄六”二字,是用小篆写的,风格类似战国至西汉早期的文字。
近日,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网上发布她的毕业设计。这是一组8个动漫人物形象,有抱着金钱豹的小男孩,也有衣服上套着绿色网格图案的年轻男子等。作者解释说,这些人物形象是南京博物院8件藏品的文物拟人化形象,小男孩原型是汉代金兽,年轻男子原型是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9月12日,考古学界泰斗、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梁白泉,1928年生,重庆合川人,一生在文物学、考古学、民俗学等领域成果丰硕。生活在南京70多年,他热爱脚下这片土地,守护着城市生长的根脉,为老城保护奔走呐喊。归期有期,夜雨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