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ever I hear this song, I will be reminded of the verdant and beautiful days. And “beauty” and “wisdom” seem to be twin sisters, often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inseparable.
胡适的《希望》,写于1921年,在《尝试集》发行第四版时,他将这首诗增订在内。胡适满心欢喜地将它带回家,在教书之余,精心地管理着、期待着,可是一直等到秋天,也未见它生箭开花,便以为管理不善,又按自己的心意,进行一番新的培植,以待来年的花期。
静静子你不是在唱《兰花草》,你是在唱《女王今天NANANA》。1985年,有“广州刘文正”之称的著名歌星吕念祖,出了一整盘台湾校园民歌专辑,把《兰花草》放在最后一首。对《兰花草》改编比较颠覆的版本,是张雨生1994年8月在飞碟唱片出版的《卡拉OK·台北·我》,这是一张实验性非常高的专辑,最后一首歌叫《再见 兰花草!》,张雨生“玩”得很开,其实只用了《兰花草》开头一两句,其他全部是他自己的全新创作。
#能不能发一首歌名,证明自己老了#在我生活的小城,街上洒水车经过时,总会一边洒水一边播放那首悠扬动听的《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歌陪伴50后到80后几代人长大,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这首《兰花草》于1978年由“校园民谣玉女歌后”银霞
GAI在《我是唱作人2》的第四期节目中演唱的《兰花草》采样于老版《兰花草》,原词为胡适所写的诗《希望》后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在这期节目中GAI以这首歌对阵张艺兴的《十面埋伏》,最终以三票憾负。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