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太快了,仅仅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从农耕文明一步跨入工业文明。寻一根绿竹,利索地截一段,用菜刀刨光竹节,滑溜入手,拿小刀或钻头有板有样地开八个小孔,哆来咪发唢呐西,虽不太标准,但基准音齐全了,另远远地开个吹气孔,一杆竹笛就大功告成。
陈思齐 汪信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工业文明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处理好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命题。■ 生态文明内在于工业生产活动中生态文明,可以说是生态化的文明,就是使我们现有的工业文明生态化。
历史确实没有假设,但是假设历史却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未来,发展未来。看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主导的工业文明很像暴发户的发展,原先温饱都难以保障,特别喜欢抢劫和自私自利的穷小子自从打开了工业文明的宝藏后,它整个就是暴发户的表现,吃相也非常难看。
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马克思认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来看,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先后三次工业革命后所形成的社会发展样态,这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进。
民族要复兴,农业必振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经济发展,还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息息相关。推动农业产业链纵、横升级,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富裕幸福,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的生产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运行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地,经济社会运行规则也发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变化,于是,我们不能再固守工业社会下的运行规律,而是要发现总结并把握数字社会下的新规律新规则。
作者:周小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在新作《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7月推荐书目)中,作家阎海军回到熟悉的乡土,以审慎和探究的心态,从一个小村庄出发,思考农业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既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又吸收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实践属性和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