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其素质和能力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来源:【宁夏日报】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与建设直接关联着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且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特征的综合系统,不仅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同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图/受访者提供小米公司CEO雷军千万年薪挖角95后AI天才少女的消息近日登上热搜。被重金招募的大模型领军人才毕竟是极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值得思考或有借鉴意义的是:人工智能专业会是“新天坑”?
来源:【中国教育报】实践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实践素养,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思政工作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的教师节是第39个教师节,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致信,充分肯定以与会教师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的重要贡献,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提出殷切期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寄托着对新时代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殷切期待,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佩凤 当今时代,数字素养成为继识字、语言、算术之后公民应具备的第四大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部在2023年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并在2024年第二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专门设立以“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为主题的平行会议。
原创 新华网 付琳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主题式科学教育实践与研修活动于2024年持续开展,活动围绕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科普讲座、案例分享、实践指导等系列活动,助力科
2021年底,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第三条对教师职业定位和政治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突出了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重点中指出国家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表明推进教育数字化成为国家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可见,“信息化”“数字化”对于培育新时代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社会意义显而易见。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分类建设,狠抓师德师风、专业素质、教师管理、待遇保障落实,全方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近期,“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办,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议人类教育的未来。大会形成的一个关键共识是做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造更有韧性的教育体系。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40年来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支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保障。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挑战。1月14日,2025年上海两会开幕,上海市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AI素养的建议》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