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很多培训机构都在忙着给学生发通知,“老生带新生均享优惠”“春季班续班交费请加购物车确认”......还有一些广告也是看起来很诱人,“个性化”“一对一”“不过退费”“不过免费重修”......
“南都快评”是一档由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开设的评论栏目。近期,珠海再现健身房“跑路”事件,根据市民报料,有全时优健、维扬等较为知名的品牌,涉及香洲区、高新区多家门店、数百名会员,笔者从香洲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仅9月就收到了230余单涉及健身房的纠纷。
生活中应该怎样规避一些生活类消费风险?出现消费纠纷时,哪些凭证是有效证据?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做客本期《我来帮你忙》节目的嘉宾——闵行区消费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沈建荣为大家答疑解惑,并与大家分享了近期调解的两起汽车消费类纠纷。
作者:翟礼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诸多消费领域,预付式消费是一道令大多数人头疼的选择题。据媒体报道,2月13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宋庄路的王先生,来到东森市场肯定美发造型剪头发,却发现该店已经人去楼空,一打听才知道春节前就关门了。
作者:李英锋当初选好了教练,练得好好的健身房却要更换教练,尽管课程不变、课时没少,消费者能拒绝吗?又该如何维权?近日,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健身房私换教练,消费者要求退还课程余额遭拒绝的服务合同纠纷案。
教育培训行业乱象频发,该如何整治?本报记者 杨召奎阅读提示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有156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7%。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包括预付式付款方式风险大、虚假宣传、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合同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等。
“这几个月流量、通话分钟数均未超出套餐限额,为何连续3个月都被额外扣费?”近日,有市民向南方都市报小 N 马上办栏目投诉,其电话卡(180****1518)存在被通信运营商额外扣费的情况, 6月被额外扣费 18.2元、7月被额外扣费 21.20元、8月被额外扣费 21.
共享汽车押金不退,机构倒闭欠课时费,房费已付却被中介拉黑……在各种各样的预付费场景,消费者都有可能“踩坑”。想要拿回自己的钱,主要办法还是走诉讼途径。律师建议,诉讼过程有几点要注意,一方面可以节约诉讼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要回钱的成功率。
来源:【人民日报 ㅤㅤㅤ】2023年6月,我和朋友各花了1888元,在福建厦门某健身房办了健身年卡。当时,商家开展促销活动,说办年卡可以免费加赠三个月。不过,店里工作人员表示,系统正在升级,要等一个月以后才能使用。
近日,怀柔区3家社会化托育机构开启“后付费”服务模式,统一将“预收托育服务费”调整为“当月下旬收取当月托育服务费”。3家机构分别为北京桥恩、北京艺彩童年、北京小番茄托育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设托位140个、40个和20个,其中北京桥恩为普惠托育机构。
漫画/高岳□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近日,某瑜伽公司多门店接连闭店,消费者维权要求退费引发社会关注。近年来,在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费模式已成为大部分商家首选。然而,随着预付费模式的发展,预付费行业“跑路”事件逐渐增多,“退费难”维权纠纷频发。
来源:【宁夏日报】3月19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投诉举报中心了解到,随着春季家装市场回暖,预付费纠纷成为消费投诉热点。2024年以来,全区12315平台共受理家装类投诉45件,其中预付费纠纷占比超六成,金额争议、服务缩水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守护“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