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副主任护师,市一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23年,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16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的死亡人数达400万,占总死亡率的40%以上,也是伤残的重要原因。
临床与基础结合、医工与医理交叉,一个由6位中青年国家级人才组成的“医学创新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探索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治的新策略。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牵头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机制与干预”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23年9月29日是第24个世界心脏日,主题为“相知用心”。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约3.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40%以上,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列为专项行动,且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
本文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51(4) : 343-363.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为全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提高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整体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遵循国内外指南撰写规范,汇总评价最新研究证据并参考相关指南,最终形成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等职。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8篇,参编专著10部。
冬季到来,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感到不适,更是对心脏健康的一次考验。在这个季节里,如何做好心脏健康管理,让我们的心脏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保持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节目,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突破3.3亿,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健康杀手”。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关键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方式?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好治疗?又如何让更多普通人能够知晓、了解健康的预防常识?
心血管病是全球的头号疾病,每年造成大量患者死亡,心血管病防治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本期的《幸福红河话健康》邀请到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主任马韬到节目现场,为观众讲解相关知识。“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患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一。
心血管疾病是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9月举行的第20届中国心脏大会公布的数据,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在下降,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专家建议从控制高血压、管理日常压力等入手,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给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