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聪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的氢原子气体进行了成像观测,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比我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
科普视窗 第123期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岁月时光总是匆匆忙忙,不要忘记我们每周四分享的科普小视频,下面我们就赶快进入今天的《上九天揽月》第七期科普话题——遥观宇宙的那口“大锅”——中国天眼FAST。
近日,“中国天眼”FAST的核心阵试验样机建设正式启动,计划利用FAST周围5公里内优异的电磁波环境,建设24台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与FAST组成核心阵。核心阵将有效提升FAST分辨率、精确定位和精细成图能力,大大拓展现有科学研究领域。
2016 年 9 月 25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射电波段的发现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对于射电天文学的研究,让我们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新发现,即脉冲星、星际分子、微波背景辐射、类星体。
来源:【人民网】该成果艺术想象图。国家天文台供图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4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获悉,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来源:央视财经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并对外发布,截至2024年11月,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调试以来,已经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突破一千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刘垠 陆成宽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
近日,由贵州射电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主要完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动反射面技术创新与实践”入选为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创新成果之一。依托对“中国天眼”的不断探索,中国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走得更远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自中国天眼进入到成果爆发期后,人们不自觉地在中国天眼的新发现前加上了“又”字。8月18日,中国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辐射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本周,《面对面》专访“中国天眼”建造及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