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的大街小巷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的故事慢慢的都被人遗忘了,今天呢,闲来无事,就在洛阳老城的街道里转一转,走着走着,忽然想到了前几天看视频说的洛阳安国寺,于是就决定一探究竟,去看一下这个曾经在隋唐洛阳城内的皇家寺院。跟随我的镜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根据1936年民国【陕县志】考:“安国寺,俗名琉璃寺,因殿宇以琉璃瓦构成,故名;据现存碑叙:系创自隋時;唐、宋、元、明、清各有修葺,楹柱皆青石造成,作八面形,多刻名士题咏於其上,在五区昌河之北元上村附近。”
本人约在20年前与朋友去三门峡回来时走观音堂回老家,因路不熟悉,当时还是土路,稀里糊涂走到西李村乡,突然看到一座古砖雕刻精美的古建,当时也无人看管,冷冷清清,院里荒草深深,只有几颗松树看着稍有生机,还有那些活灵活现的精美砖雕记忆深刻,当时也不知道是安国寺。
大河网讯 占地1360亩,总投资85亿元,打造一座高品质的充分展现千年古都历史文化的“现实之城”。 近日,记者走进了洛阳老城区,对洛阳的古城保护与改造一探究竟。 古城渐渐没落 改造势在必行 说起老城,洛阳人第一印象就是街道狭窄,公共设施缺乏,无暖气、无燃气,一股嘈杂落伍的味道。
虽然这些唐东都共时文献资料多佚失,但幸运的是,河洛地区新出碑志数量巨大、内容广博、时代序列完整,保存了唐东都各种原始记录,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当时人所记当时事,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今人了解洛阳的重要窗口。
(通讯员 储涛)12月25日上午,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谢晓阳在市检察院主持召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安国寺天王殿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通过公开听证,明确责任,完善措施,督促相关单位依法推进洛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该案是一起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楔子洛阳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民国时期曾做过河南省省会,古称神都洛阳,是牡丹之城,位于河南省西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地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绵亘于此,地势整体西高东低。
6月5日,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参加洛阳市2023年文物协同保护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洛阳市人民检察院 洛阳市文物局 关于建立文物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和文物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洛阳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梁利超现场就洛阳检察机关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答记者问。
洛阳市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一提起教过我的老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小学的老校长王老师。他当时有五十多岁,方正国字脸,头发微秃,个子不高,背有点驼。我上五年级那年,他教我们自然课。他的课堂幽默风趣,对待我们也是严中有爱,大家都很喜欢他。那年冬天,我们五年级,拿着小煤油灯上晚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