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和中缅经济走廊的先导工程,2013年7月和2017年4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缅原油管道先后开通顺利运行。据昆明海关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缅油气管道已累计向国内输送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突破一亿吨。
2012年,潘东文在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工地。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工程在缅甸开工。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到10年的时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很快从构想变成现实,并极大地推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引领经济全球化方面作出了“中国贡献”。
2013年10月,中缅、中贵两条天然气管道在贵州点火成功。从此,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管道天然气正式开启了贵州的绿色能源新时代。截至目前,两条管线向贵州输送天然气突破110亿方,供气范围覆盖贵州省9个地市州中心区域,惠及居民380余万户。
记者27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德宏输油气分公司获悉,作为中缅油气管道的首个运营单位,德宏输油气分公司自投产以来,截至2022年7月25日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356.7亿标方,原油5135.99万吨。
1960年,一份领土互换协议震动世界——中国放弃27,000平方公里的江心坡,换回缅甸交还的片马、岗房、古浪等地区。乍一看,面积悬殊堪比“西瓜换芝麻”,这场交易背后,到底有什么考量。有人算账:“江心坡的翡翠能抵100个香港岛!”也有人断言:“中国亏大了!”真相究竟如何?
记者9月29日从昆明海关获悉,截至今年8月,中缅油气管道已累计向国内输送石油原油和天然气超一亿吨。9月28日,海关关员对中缅油气管道关键仪表进行检查。(南江露 摄)2013年和2017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缅原油管道先后开通运行。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之际,奋战在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运营一线的干部员工,正以加倍的努力和十足的干劲运营着被称为我国联通海外的第4条能源进口通道的管网巨龙,续写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当代传奇。
路透社日前报道,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油)的长达2400公里的中缅原油运输管道,将于1月底正式启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安迅思分析师处获得证实,运输能力超2000万吨的中缅原油管道2014年下半年便基本建成。中国原油进口有很大的比例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
海外网1月22日电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途经缅甸原油管道预计1月底启用,中国境内配套炼油厂也将于年内竣工。炼油厂完工前,新输油管道可将石油输送至位于广西的储油槽。据悉,该输油管道全长2400公里,其中缅甸境内长达771公里,国内长达1631公里。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 彭金美)据路透社报道,中缅原油管道预定1月底启用。该原油管道使中国进口中东原油不必再经马六甲海峡,而可自印度洋安达曼海的缅甸若开邦马德岛上岸,经该管道输送至中国西南地区。中缅石油管道预计每年能输送2200万吨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