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行业说真的,是真的不好做,尤其是双减政策下来之后,更加不好做了,到处都在裁员,虽然有些人在裁员之后,很快就能找到下一家工作,但是还是有很多失业的人在家里躺平,即使你能力有多强,裁员之前有多优秀,那么在裁员之后,啥也不是。
前天上午,专门去拜访一位在2017年就认识的培训机构张校长,他们机构是专门做数学培训,记得2017年底,他开始做第一个校区,营收140万,但是到了学期末发现到手的钱不到40万,我跟他两个人专门在他的办公室做了一个运营的复盘,最后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给教师的基础工资比较高,课时费也比较高,造成了师资成本居高不下,其次是办公耗材浪费比较严重,只要填申请单,谁都可以购买办公用品,造成多部门重复购买,后来经过调整后,他的机构发展迅猛,高峰期发展到4个分校。
每一份工作都有每一份工作的不容易,而且每个人也不容易,在你看不到的人生里,有很多人跟你走着不同的路,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停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有生之年,做的更好,不让自己自己后悔,但是说是怎么说,想要改变是真的不容易,但是不努力过不拼搏过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一直以来,教育综合体都存在招生能力不足,场地利用率低,概念大于实际运营的情况,但是教育综合体也有先天性是优势:除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消费需求外,也能延长学生和家长的驻留时间,为综合体内的其他业态带来流量,能创造多品类、多次消费的机会。
原本一到周末就堵车的北京海淀区两大“鸡娃中心”现在已变得十分冷清:大钟寺地铁站附近的中鼎大厦汇集了学而思、新东方等多家培训机构,如今教室空无一人,而仅仅在半个月前,这里还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上课的学生和等候的家长。
最近关于解禁的消息蜂拥而至,按照这个节奏,教培机构全面复课看起来也是指日可待。至于为什么在过去一段时间,“双减”的话题看起来似乎销声匿迹,原因无非是因为,各级主管部门的经历都放在了疫情防控之上,尤其是全国范围内,或短或长的停课令,让整个行业都处于一种静默状态,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监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