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除了跟“热乎乎”的美食很配,跟“糯唧唧”的食物也是极搭的。 今天咱们做一道糯米糍粑,这道糯米糍粑不需要炸制,也不需要揉面,做法是真的简单,关键是这样做出来的糯米糍粑,放多久都不会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做的吧!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热糍粑在西南的云贵川渝都有,只是贵州热糍粑的吃法很有意思!在贵州,热糍粑又叫引子糍粑,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引子据史籍记载,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就已经有糍粑了。贵州《独山县志》中记录了一首咏糍粑的诗:“馈岁包苴手自拿,胶饧寸寸裹芝麻。
多彩贵州网讯 昨天,乌当区新添花卉大世界文化庙会上热闹非凡,现场不但有贵州著名画家敬明晖、陈家胤、周正道,著名书法家杨秀毓、姜礼明免费为市民书写春联,还有免费供应的热糍粑、腊八粥、糖画以及歌舞表演和京剧表演。
其中,糍粑很受桂林人喜爱。在过去,打糍粑是家里的一件大事,糍粑怎么做怎么吃的方法也有很多。27日上午,在穿山街道樟木村内,两个壮汉手持杵棍,上扬,直落,反复在石臼里捶打,站在一旁的村民忍不住一起加油鼓劲。
来源:重庆日报 在今年武隆区“庙垭乡油菜花乡村旅游季”期间,庙垭乡农民郑周均的“糯米宴”27天接待食客2700余人次。今年是庙垭乡以花为媒推行“农文旅融合”的第十三个年头,“庙垭乡油菜花乡村旅游季”是国家乡村振兴局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之一。
李晓林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打糍粑,迎中秋。中秋佳节,内江各地有吃糍粑的习俗,寓意着全家和睦团结。团圆饭上,一道糍粑蘸白糖,最能慰藉游子思乡的胃,糍粑的香甜也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在中秋节前的一段时间里,糍粑已在各农贸市场登场,其中最受市民欢迎的是手工糍粑。
谭 鑫每逢中秋时节,在老家重庆涪陵的风俗里,除了圆圆的月饼之外,还有另一种圆圆的食物。它和月饼一热一冷、一米一面,两种甜互为补充。在涪陵,它有一个街知巷闻的名字——热糍粑。童年的记忆里,热糍粑出现在餐桌的时节,地里的高粱玉米已经脱粒装袋,田间的稻谷也已化作新米入仓。
糍粑香里过中秋周太舸当桂花香如蜜蜂般飞舞得越来越勤,天空的月儿也越来越圆,中秋节就要到了。我的家乡,中秋节除桂花香外,还有馥郁的糍粑香。桂花(唐兵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童年记忆里,栽秧时节往往旱魔逞凶,大多旱田难以栽上秧,导致大米少,糯米就更少。
月团圆,人团圆,春华秋实,桂花满城,人们聚在一起祈愿丰收,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其乐融融。《礼记》中“秋暮夕月”即是祭月,中唐时期,八月十五登楼赏月开始盛行,到了宋代更是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就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