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大历史》这本书中,大卫·克里斯蒂安解释了自己如何从“大历史”研究走向探索人类的未来世界。在他看来,在我们描述为“未来”的陌生场所中,不管潜伏着什么,我们都应该学会想象它的样貌、建立未来思维、为它做好准备。
新华社德国因戈尔施塔特11月21日电 综述:中德期待拓展数字经济合作机遇新华社记者李超 单玮怡德国巴伐利亚州因戈尔施塔特市21日举行第九届“巴伐利亚中国日”活动。中德政府和经济界代表在现场表示,期待中德加强经济合作,在数字经济等领域寻找新的合作机遇,释放合作潜力。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题:乘春自有期——跨国企业看中国市场的潜力、魅力、魔力新华社记者新年伊始,不少跨国企业开启年度规划,有意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和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中国市场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依然充满潜力、魅力和魔力。
人工智能(AI)在2024年诺贝尔奖中成了热词:先是10月8日两位人工智能先驱被授予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9日又有两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被授予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有人惊呼,AI工程师们正跨界“攻城略地”,进入科研领域。
近年来,我国航天技术快速发展,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我国航天领域发展现状如何?当下国际空间领域合作的焦点几何?11月18日至20日,以“同一个太空、同一个家园”为宗旨的2023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新华社华盛顿1月11日电(记者邓仙来)针对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近期表示不排除通过军事手段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美国《政治报》网站10日刊文《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入侵将是“世界上最短暂的战争”》。文章摘要如下:1951年,美国与丹麦签署协议,承诺保护格陵兰岛免受攻击。
新华社布达佩斯11月10日电 题:欧盟碰头 共识难求新华社记者丁英华 陈浩 张兆卿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近日召开两场重要会议: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7日至8日在布达佩斯召开,重点讨论欧洲竞争力新协议等议题;第五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7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约50位欧洲国家领导人、政府首
新华社德国慕尼黑10月16日电 综述|“中德合作对世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中德人士看好两国合作前景新华社记者车云龙 刘旸由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与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巴伐利亚中国日活动16日在慕尼黑举行。
当地时间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36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