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周勇“老师,我去孤山访您介绍的惠勤僧友了。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吧。惠勤僧友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孤山独自耸立着,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
作者:徐刚(诗人、作家)谈论苏轼的难度在于:他的一生,除去孩提时代,成名之后,凡落笔,则诗、词、文、画,无一不是流传百世的神品佳构,此旷世未有者也。苏轼是个赶路者,他一直在路上,在接二连三的流放的路上。
——东坡居士的别样人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我最喜欢宋仁宗。如刚正不阿的包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晏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还有小时会砸缸,老来能修史的司马光等,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
苏轼对生活的爱是执着强烈的,对友情是非常珍视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苏轼一生多次去过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晚年北归时路过京口,在金山寺写下那首著名的六言小诗《自题金山画像》,对自己一生作了总结。此前,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年)去过京口两次:当年正月,身为杭州通判的他去京口赈灾,在京口待了近半年;十月去密州任太守,路过京口,未作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