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铮铮誓言激励了几代人。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中,用身体搅拌水泥,最终成功抑制住井喷的感人瞬间被历史铭记。在建党百年之际,记者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像资料馆中找到了《1966年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讲话的录音片段。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万建辉)在磁带发明出来前,人们用钢丝录音带记录声音。长江日报记者日前在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见到大量珍藏的钢丝录音带,里面记录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录制的湖北各地区山歌、田歌、小调、灯歌、劳动号子等。
记得七十年代的时候,特别是村村通电以后,生产队开始装上了广播喇叭,不光是生产队装喇叭每家每户还装上了小广播。每天清晨六点半的时候《东方红》的歌声响起,整个村子就忙碌起来,起床做早饭的、猪叫声鸡叫声、叫孩子起床的各种声音汇集在一起,人们在早新闻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可是有些东西就不一样了,就拿收音机来说吧,最早都是比较笨重的台式机,这东西用的时候是要规规矩矩摆在那里找好了电台,或静静的听或是边干点啥活边听的,没有谁总是抱在怀里当玩物边摆弄边听的,要是那样早晚没等用坏了都得玩坏了不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转一响”,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那时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算是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与前两大件相比,手表和收音机属于“奢侈品”和“消费品”,因此出现较晚,家庭保有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