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与CGTN主持人邹韵交流观点当家庭迎来新的生命的时候,养育孩子的成本、如何养育孩子以及父母在家庭中养育孩子角色的分配都成了大部分家庭将要面临的难题。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在香港上幼儿园是需要面试的,我们当时报了4家,最后选择了在上水的一家幼儿园,在香港上幼儿园费用全免,全部由政府交,只是需要花些钱买校服、书包、鞋,大概要花1000-2000,另外一个学期要交1400港币的杂费,但是政府每年要给每个孩子大概1400的补贴。
莫公子一个5岁男孩和1岁女孩的妈妈,曾经的媒体人和公司PR,如今依自己的爱好开了公司,成为悠幼游学创始人。“在决定带儿子去美国上幼儿园之前,我心里的概念只是,希望让儿子能够有个浸入式的英语环境,提升一下他的英语口语水平而已。
美国的幼儿教育与中国的不同。中国幼儿园通常分成小班、中班、大班。美国幼儿园只有一年,属于小学的一部分,上小学,先上该小学的幼儿园。孩子5岁上的幼儿园,相当于中国的大班。那么3岁、4岁的孩子上哪儿受教育?
中国孩子要在将来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游刃有余,就应该向美国教育学习,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1、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些技术活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
学校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是否付费划分,可以分为公校和私校;如果用宗教归属划分,可以分别无宗教倾向的学校和宗教学校;如果用办学理念划分则可以分别传统教育学校和现代教育学校。其中传统教育学校又可以大致分为英式教育、美式教育、德式教育、中式教育等多种。
“好幼儿园什么样?”、“一名好的幼儿教师该具备哪些素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作为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你是不是心里总有诸多疑惑?如果把这些疑问抛给一位美国精品幼儿园的创意总监,或是一位自己创办了幼儿园的国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她们又会给出怎样的解答?
学前教育界有一个钟摆理论,中国幼儿教育更提倡游戏化和生活化,这是趋向西方的发展;而西方又在强调教学化和习得化。这种不同的学前教育发展期待源于口头倡导与价值认同的落差及对海外学前教育认识的表面化。下面,我想从不同领域活动背后蕴藏的价值取向来分析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差异。
序 言根据华盛顿D.C调查局交流部公布的数字,3—5岁儿童的入托率1964年仅为25%,1970年为70%,到1978年则达到了91%。其发展速度之快,确实说明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九个头条网讯:许多到过纽约的人都听说,纽约的幼儿园教育几乎不传授任何数学语文等知识。一位两个孩子都在纽约出生长大的母亲说的话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幼儿园从来不会教拼写、认单词和简单的数学,这些真正的知识都不教”。难道纽约幼儿园真的什么都不教?
也许在朱贲兰以亲身经历写成的《Little Soldiers: An American Boy, a Chinese School, and the Global Race to Achieve》一书中,我们能找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