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的一个潜在风险因素——“游离糖”,大家了解吗?世卫组织发布的《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指南》(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中将我们日常可通过膳食摄入分为游离糖、内源糖和乳糖三种。
来源:健康中国 你是如何吃进去那么多糖的?推荐成年人添加糖的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如果不注意的话,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人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糖很普遍。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发布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等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指南发布后,部分媒体将其解读成“非糖甜味剂有害”“世卫组织建议停止使用无糖甜味剂”,一时间,由该话题引发的热议持续发酵。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市面上的“无糖”概念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到了夏季,“无糖”“0糖”“0蔗糖”“减糖”“低糖”近几年也成为越来越多饮品的宣传点。这些产品,名副其实吗?41款饮品到底有都有哪些“糖”?
科技日报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张梦然)《BMC医学》杂志14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游离糖(即添加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和果汁中的糖分)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这些发现提供了更强的证据,有望促使全球饮食指南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降到每日摄入能量5%以下。
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12日报道,我们买的糖比以前少了,但吃的糖却多了。尽管糖的国内销量在十年内下降了近37%——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4.1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2.6公斤——但这种下降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可乐,只喝无糖的;奶茶,要来三分甜;面包,最好是无糖全麦的……在某搜索引擎搜索“糖的危害”,竟有千万条相关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糖,却又总谈糖色变,“糖”这个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到底是什么?如何科学合理吃糖?不吃糖就是控糖?
在刚结束的年度体检中,8岁男孩丁丁(化名)测出BMI25.9kg/㎡,超出了正常标准,他还被查出有3颗龋齿,其中一颗需要根管治疗。平日里,丁丁酷爱甜食,虽然丁丁妈妈有意控制,还约定了“糖果日”,但孩子常常仗着爷爷奶奶的宠爱,一口气吃下许多蛋糕和巧克力。
炎炎夏日,一杯清爽果汁喝下,全身舒畅无比。水果榨汁成为人们的最爱,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榨汁机、打浆机或破壁机,热衷于“花式”自制果汁。大家普遍认为,水果榨汁就是“浓缩的营养精华”,喝下去更营养。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病,高血压一定榜上有名。在这些患病人群中,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并不少。但是您知道,哪些食物不宜与降压药同用吗?使用降压药时这4种食物要少吃1太咸的食物钠摄入太多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最主要诱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