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这部法律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
来源:人民日报红星亭坡小区改造后,居民乘坐无障碍电梯出行。重庆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办供图红星亭坡小区改造前,居民日常通行的台阶步道。王 振摄视障人士在浙江杭州西湖区三墩镇民生综合体阅读盲文书籍。人民日报记者 窦瀚洋摄游客乘轮椅在山东天蒙旅游区无障碍游步道观光游览。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题:助残适老 “无碍”有爱——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首日观察新华社记者“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身边的无障碍小细节更多了。经常路过的高架桥增加了无障碍电梯,路面原来有5厘米左右高差的地方改成了坡道,很暖心。”因幼时摔倒导致左侧手脚行动不便的上海市民朱蕴青说。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作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9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该法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出台?有哪些意义?
无障碍建设是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今年9月,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无障碍建设高质量发展迎来有力保障。以法治力量护航无障碍建设,也是珠海所做出的选择。
来源:人民日报 有关部门和地方应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建设改造力度、不断拓宽建设领域、线下线上共同发力,助力群众共享“有爱无碍”的美好生活 在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的张女士和王先生借助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各大银行聚焦长者用户的服务场景,纷纷推出手
原标题: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效能(人民时评)无障碍环境建设关乎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关乎群众共享“有爱无碍”的美好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地图导航软件上线轮椅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超过9500万次无障碍路线规划;657种药品列入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字小如蚁”的药
来源:【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12月5日,市残联、市城管委、漳河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残疾人代表组共同组成联合督导组,对荆门西站、漳河万达广场周边等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点位进行督导检查。
来源:【长沙晚报网】丁慎毅 3月21日,湖北武汉。李先生乘坐地铁体验无障碍通行,在明显双手残疾的情况下仍被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享受无障碍通行。李先生称,工作人员非要出示残疾证才能证明是残疾人,有些残疾人本身就不便携带和出示证件,感觉很不人性化。
无障碍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2023年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南方都市报推出“有爱无碍·蓝皮书访谈录”,邀请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展望“有爱无碍”美好未来。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近年来,深圳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从个案探索、类案监督到专项行动,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效果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为推进深圳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时代报告】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对老年人、残疾人来说,无障碍环境是自尊、自信人生的基础,是健康生活、生命安全的保障,是人文关怀、人权保障的体现,同样也是人生价值、人生希望的一个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