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其实就是未来的贫民窟,这还真不是我危言耸听,看看欧美高层的现状就知道了。1896年李鸿章出使美国,看着美国20多层的高楼大厦陷入绝望,当时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得有多高的地位才能住上这种高楼大厦。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佛罗里达州一高层住宅楼坍塌,大量住户生死未卜,此一惨痛事故,当引起我们警觉。众所周知,我们的大城市小城市,也有很多高层楼,基本是快周期下的速成品,这些房子也到了50年的时候,其质量到底如何,需要重点关注。
现在的高层住宅起源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栋砖石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芝加哥也被称为高层建筑的发源地;1913年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大厦,高381米,总共102层,相信看过电影《金刚》的人对帝国大厦有很深的印象。
当中国开发商还在用"垂直森林""云端豪宅"包装高层住宅时,欧美早已用半个世纪的血泪证明:把人类塞进混凝土盒子,可能是现代城市最危险的幻觉。机器时代的人类蜂巢1952年,马赛公寓落成时,勒·柯布西耶宣称:"这是为机器时代新人类打造的伊甸园!
现在的这些高层住宅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两种情况,二三十层的高楼,像普通日常的保养维护以及维修,老化之后的一个成本费用会相当之高,并且居住体验感会很差很差,全世界很多发展不错的地方,都历练了这个过程,什么呢,高层住宅慢慢的在被淘汰,像美国的曼哈顿,稍微偏一点的高层 拆都没人去拆,欧洲二战后建立起的很多高楼群,现在也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平民窟,而之前的那些发达国家,现在是怎么做的呢,房子越建矮,越来越往远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