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年数次向子弟推荐张英的《聪训斋语》,他说,读这本书不但可以修身,还可以养生。张英就是那个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的主人公,在康熙年间当到大学士,相当于副总理吧,他的那首劝慰家人的诗脍炙人口: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51、于今道上揶揄鬼,原是尊前妩媚人。52、法昭禅师偈云: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词意蔼然,足以启人友于之爱。53、人伦有五,而兄弟相处之日最长。54、论语文字,如化工肖物,简古浑沦而尽事情,平易含蕴而不费辞。
《谷园讲通鉴》的第二十回已经更新了,是讲韩非子里几个我感觉最精彩的故事,当然,我的关注点还是它们背后的道理。看视频上:爱奇艺;听音频上:蜻蜓FM。或者直接在百度搜索:谷园讲通鉴。以前,我以为,这个节目做到第二十回时,会很火。结果,没有很火。还请多向朋友推荐一下吧。
1、人生不能无所适以寄其意。予无嗜好,惟酷好看山种树。昔王右军亦云:吾笃嗜种果,此中有至乐存焉。手种之树,开一花,结一实,玩之偏爱,食之益甘。此亦人情也。2、阅耕是人生最乐。古人所云“躬耕”,亦止是课仆督农,亦不在沾体涂足也。(这意思就是当个收地租的小地主是最快乐的。
61、读文不必多,择其精纯条畅有气局词华者,多则百篇,少则六十篇,神明与之浑化,始为有益。若贪多务博,过眼辄忘,及至作时,则彼此不相涉,落笔仍是故吾。所以思常窒而不灵,词常窘而不裕,意常枯而不润。记诵劳神,中无所得,则不熟不化之病也。学者患此弊最多。故能得力于简,则极是要诀。
1、人生必厚重沉静,而后为载福之器。2、思尽人子之责,报父祖之恩,致乡里之誉,贻后人之泽,惟有四事:一曰立品,二曰读书,三曰养身,四曰俭用。3、言思可道,行思可法;不骄盈、不诈伪,不刻薄、不轻佻。(此“四不”,讲做人,真到位。反躬自省,于“不轻佻”而有喜感,最难把握。
1、佳山胜水,茂林修竹,全恃我之性情识见取之。不然,一见而悦,数见而厌心生矣。2、古人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云,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断非不解笔墨人所能领略。3、从来爱闲之人,类不得闲;得闲之人,类不爱闲。4、古人云: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人之于文章功名也,亦然。
于王怀庆将军园中观牡歌’曰:“一年花比一年好,一年人比一年老。人老且经数十年,好花开到兼旬少。最难保是富贵家,最难养是富贵花。独此花开驕人态,故而博得人人爱。主人爱花更爱客,每至花时忙相约。非为人忙为花忙,恐不崇朝花便落。花落明年花又开,人过青春春不来。但祝人与花长好,年年拚醉
各位书法爱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七,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说到中国的书法文化,每一位网友都会想到自己喜欢的书法家,比如田楷大师田英章,他所创的“田楷”得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喜欢,还有当代草圣林散之,他的草书写出了书法艺术美,所以也被称为是当代草圣,正是在这些书法名家的努力下,我国的书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传承,今天小七给大家介绍一位清朝的书法高手,他的名字叫华世奎!
华世奎,祖籍江苏无锡,明朝末年由江苏北迁,于清康煕3年定居天津,字启臣,号思閣,生于晩晴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中华民国31年(1942年)。华世奎祖上自清朝初年便经营盐业,为当地巨富之家,家境殷实的华世奎,自幼饱读诗书,通晓经史,博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