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化大辞典》首次编纂出版工作座谈会在蓉召开四川新闻网眉山1月21日讯(吕伟利)昨(20)日,由著名三苏研究专家曾枣庄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巴蜀书社联合出版的国内首部《三苏文化大辞典》第一次编纂出版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9月24日,在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四川分赛总决赛获奖发布仪式暨第三届成渝数字引擎大会上,各类奖项隆重揭晓。三苏祠博物馆“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一期)建设项目”,在文化旅游赛道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三苏文化大数据库项目获奖。
眉山观察 谭笑非6月7日,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行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推介会,标志着该数据库的正式上线发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将为苏学研究者与爱好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更是三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介会现场三苏文化大数据库的建设历时六年,汇聚了29家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
想了解三苏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没有可以查询三苏作品的数据库?大数据时代,三苏文化如何实现数字化?如何更便捷地为大家提供服务?6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三苏祠博物馆获悉,历时6年、联络29家研究机构共同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于当日正式上线,上面提到的功能将一一实现。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李庆 眉山报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当下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体。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
中新网眉山6月8日电 (记者 贺劭清)为方便全球苏迷“拾贝苏海”,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联络29家研究机构、历时6年,围绕中国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简称“三苏”)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举行上线启动仪式。
中新网成都6月9日电 (记者 贺劭清)成立三苏研究院、上线三苏文化大数据库……近年来四川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三苏文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10月,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博物馆内游人如织。
9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三苏祠博物馆获悉,由国家数据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四川分赛总决赛获奖发布仪式暨第三届成渝数字引擎大会,9月24日隆重揭晓了各类奖项。
来源:【人民网】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初夏,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人群络绎不绝。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等一座座古建筑下,古井、老树、匾联等一处处古遗存前,来往游客有的聆听讲解,不时颔首;有的凝视文物,若有所思。
来源:信阳日报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走进三苏祠,这座穿越千年的古祠映照着深远的中华文化,而今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焕发出了更为耀目的活力与光芒。
来源:【人民日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成员在三苏祠体验拓印技艺。 本报记者 伊 霄摄三苏祠内,古树参天,绿水环绕。近年来,四川眉山通过数字化、舞台剧等多样化的方法积极传承传播三苏文化。
刘裕国眉山三苏祠南大门。本文图片来源: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明末清初王式《西园雅集图》卷(局部)。明代陈淳草书苏轼《前赤壁赋》册页(局部)。红墙黛瓦,雕梁画栋,花木葳蕤,碧水依依。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