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发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最新研究成果——《Tumor vasculature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单细胞分辨率的肿瘤脉管图谱),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
这篇论文摘要显示,在一项小型2期临床试验中,12名直肠癌患者在接受了一款创新免疫疗法后,他们体内的肿瘤都消失了,没有患者需要进行后续化疗、放疗或手术,在随访期间没有观察到疾病复发,并且没有一名患者报告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新希望,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Science》和《Cell》杂志上分别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突破了既往“以T细胞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研究模式,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近期,据媒体报道,中国抗癌疗法再次取得了突破。由于病情给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不适症状,倪大叔整个人被折磨的奄奄一息,难以耐受常规的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治疗一时间陷入了困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医生向他推荐了新的治疗方案——气管镜下放射性粒子植入。
2022年1月25日,FDA批准tebentafusp-tebn,一种双特异性 gp100 肽-HLA 导向的 CD3 T 细胞接合剂,用于 HLA-A*02:01 阳性的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
11月9日,首台套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心开启首批临床肿瘤患者安全性研究结果公布,3名患者仅仅进行了一次照射,一个月后肿瘤就肉眼可见的缩小,未来还将继续追踪效果,这也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球除日本之外第二个具备加速器BNCT技术与使用能力的国家。
不仅将CAR-T疗法推向了大众的视野,也引起了肿瘤患者群体广泛的关注。如今,CAR-T治疗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前景的肿瘤新型疗法之一,已成功治疗了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期,对部分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