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一些业绩好的中国商业银行估值偏低】财联社5月20日电,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一些业绩好的中国商业银行估值低。“中国商业银行长期PE是3倍-5倍;PB大多数时间都低于1,估值偏低。
新京报4月4日,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指出,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引发的风波仍未结束,还会有所扩散,但不会引发2008年之后的又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吴晓求表示,很多人会得出一个概念,为什么中国经济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市场不像经济这样变化,需要找到原因,这是不是估值的理论体系、估值的指标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投资者的资产、影响到基金经理配置的资产,这是一个重要话题。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以“坚定信心,高质量金融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20日至5月21日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发表演讲,对于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及构建发表相关见解。
中新经纬5月20日电 题:应当注重估值理论体系中的中国元素作者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快33年,中间经历了许多曲折。中国的金融文化、法律、社会基础和独特的制度,的确使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就硅谷银行事件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把硅谷银行事件的发生归结于美联储加息,不完全正确。“货币政策是周期性的,并不是美联储每次加息都会带来银行重大风险。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日前在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时表示,这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利润从金融机构流向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等,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的程度。
“制度能焕发人们内心的积极性,制度比政策更重要;确定了发展方向,再制定与之匹配的政策,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政策的调整上。”4月1日,第二届湾商大会暨湾区产业高质量助力行动在广州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作《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出路》主题分享。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日前在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时表示,这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利润从金融机构流向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等,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的程度。
图说:吴晓求在博鳌亚洲论坛接受访问时,谈及注册制改革 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 摄“我是注册制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我认为我们找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博鳌亚洲论坛进入第二天,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接受访问时,提到了注册制改革。
全面实行注册制意味着全链条式改革,不仅停留在发行定价、通过市场机制选择上市公司等发行制度层面,还是信息披露、交易制度、并购重组、退市机制、监管体制改革、违规违法行为处罚等一系列制度规则调整的依据,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次真正走向了市场化。
2022年,我国经济大船破浪前行。一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及时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具体到中国金融持续改革开放以及资本市场建设,2023年将如何乘风破浪?
制度改革比政策调整更重要,因为制度能让人们更有信心。5月30日,在“2023年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上市房企综合竞争力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提出诸多观点,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