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患者朋友:您好!经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与山东省脐血库正在开展一项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该研究计划入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的组织学、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有研究证实每周一天以上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者与每周少于一次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者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的相对危险度。
近年来,胃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一些市民胀气、反酸、打嗝,胃老是不舒服,前往消化内科检查,被告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什么?会不会癌变?6月1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林做客“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为广大网友和读者进行了科普。
在现代社会,胃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然而,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既往的研究认为,胃粘膜病变有一个“不可逆转点”,就是一旦发生肠化,即便怎么注意、怎么治疗,也很难逆转,只有傻傻地等它进展、傻傻地复查胃镜;于是很多被诊断为肠化的病人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有的人为此而得了抑郁症。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最重要的一种细菌,它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
1992年Correa提出的胃癌发生多阶段学说,其中肠型胃癌发生模式为:正常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共五个阶段,其中肠化是关键阶段。这个观念在被广大消化科医生接受的同时,也存在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