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据报道普通人群中肠镜检查肠息肉的检出率超过三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尤其 >50 岁的男性中肠息肉的检出率接近 50%。肠息肉常常没有症状,大多数都是体检是发现的,那么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应该怎么办呢?
往前一步是息肉退后一步是肠癌结肠息肉指结肠肠腔的隆起性病变,一般为单发息肉,有时可见多枚息肉,称为多发性的息肉。结肠息肉一般是良性病变,它的病理学分类可分为:1.增生性息肉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表现为粘膜表面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直径约0.5cm,常为多个。
但管状腺瘤癌变几率就会高一点,十年癌变率2.7%,还有绒毛状腺瘤,发现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的十年发生率是8.6%,所以目前临床上的息肉发现就予以切除,因为如果发现的息肉大于一厘米了,那证明这个息肉已经长很久了,或者长得很快,需要马上切掉,如果很小,肉眼比较难百分百确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息肉,只要是做了肠镜,大的本来就应该切,小的顺手也切了。
小周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结肠上长了几颗小息肉,当下经医生行镜切除,对身体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当时医生提醒他,肠息肉容易复发,建议半年后再来复查。然而小周认为息肉已经切除,且在术后几天内都没有发生什么异常,于是渐渐忘记医生的嘱托,没有再去医院复查。
肠息肉并不是一块真正的“肉”,而是一种长在结肠黏膜层的赘生物,也就是肠壁上异常的突出组织。超过八成的病人在做完手术后,息肉都会在几年时间内重新长出来,这大多数是由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也就是说,导致肠道息肉的原因或周围环境没有变,那么息肉还是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