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小额无抵押、随借随还、即时放款。”网上常出现类似助贷平台宣传语,而这背后很可能是以“助贷”为名套路骗取贷款手续费的陷阱。《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警方近期侦破利用信贷业务实施套路合同诈骗系列案。
又有了哪些电信诈骗新套路。2022年11月3日,辖区居民张某收到一条短信称13000元贷款额度已到账,现在需要点击认证,张某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下载“招联金融”APP注册个人信息并申请贷款2万元,提现时,客服称张某的银行卡保存错误需修改卡号,需要交纳50%的认证金做资金流水才可以贷款,于是张某向对方指定银行账户转账1万元,转账后,对方又以张某有恶意骗贷嫌疑需缴纳认证金、银监会验资需缴纳认证金、拦截失败需缴纳认证金、银监会做风险保证需缴纳保证金、征信出问题需处理缴纳手续费等为由对张某实施诈骗,张某共计被诈骗60.36万元。
为迎合大学生消费需求,不良“校园贷”不断翻新骗局。中消协、共青团中央发布消费警示,提醒:保护好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不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在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及时报案。看如何识别不良校园贷?
近日,浙江绍兴警方捣毁了一个用“裸贷”手段进行诈骗的套路贷犯罪团伙,该团伙从选择目标到实施诈骗,有着完整的套路。目前,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诈骗罪、催收非法债务罪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