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近视、远视的形成是因为外界的平行光线在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形成的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散光则是由于屈光系统在不同方向的屈光力存在差异,导致光线无法聚焦形成焦点,只能成两条焦线以及在两条焦线之间的最小弥散圆,这就导致看东西时会出现重影的感觉。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日电(陈静 范钱琳)超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超过1200度以上,多伴有病理性的眼底改变,易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眼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眼健康和日常工作、生活质量。如果得了3200多度的超高度近视呢?
47岁的李见(化名)是一名人民教师,四十余年来一直受近视困扰,从小就近视的她近视度数从300多度慢慢发展成现在的1500度超高度近视,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能摘掉厚厚的眼镜。7月份,李见双眼做完了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
2月15日,龙岩爱尔眼科医院成功完成了该院在闽西地区的首例后巩膜加固术,为饱受高度近视困扰的郭女士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龙岩眼科医疗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也为当地眼科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新看到清晰的世界,真的太神奇了!”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摆脱白内障的困扰后,周女士还成功摘掉了近视眼镜,于2024年1月25日顺利出院。湖南娄底46岁的周女士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近一个月来出现视物模糊,工作和生活变得很困难。
中新网上海2月22日电 (陈静 徐敏)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当下,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不低,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有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摆脱镜框眼镜成为高度近视人群的心声。
今年60岁的吴阿姨,因为家族遗传,自己与子女们从小都患有高度近视。自己年轻时,近视度数就达到了1000度左右。近3年来,发现自己视力开始缓慢下降,视物开始变得模糊。子女早早就建议去眼科医院看看,但吴阿姨觉得并不严重,便一拖再拖。
今天,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主办的第二届“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邹海东教授团队公布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可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填补国际相关领域空白,为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防控带来更多希望。
随着近视手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近视、散光患者通过近视矫正手术实现了摘镜。而ICL/TICL晶体植入术因其视觉质量优、矫正范围广、具有可逆性等特点备受近视患者青睐。40+人群作为职场和家庭的中坚力量,电脑、手机办公处理工作,用眼场景多,对于摘镜的需求可能更加迫切。
极目新闻通讯员 彭祎 杨傲当高度近视又遇白内障,57岁的退休教师庄女士(化姓)不免有些难过。得知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能够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庄女士选择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治疗。植入三焦点晶体后,她如愿获得了高清的视觉质量。
我国近视发病率比较高,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的人数在7亿人左右,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排世界第一。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薛欣宇教授团队与省人民医院团队合作,发明出“拇指”贴片,在治疗高度近视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报》还对此进行了报道。
来源:环球网 2024年6月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的Bright China 2024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邹海东教授团队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可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为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防控领域带来了机遇和希望。
前阵子有博主分享了一位25岁近视患者通过一套视力恢复操零成本从800度降低到100度的过程#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过程#高挂热搜引发众多关注文中内容看似干货满满、很具操作性但这些当真是有效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人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与近视相关的“伪科普”及骗局?
谭先生(图右)准备考取小型固定翼飞机飞行驾驶执照。红网时刻新闻4月17日讯(通讯员 陈炜)左眼近视1600度,右眼近视2200度,还患有白内障、黄斑前膜。很长一段时间里,现年60岁的谭先生都在模糊不已的“视界”中挣扎。在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中,他一直在期盼奇迹的发生。
假若有人在未来找到了彻底根除近视的方法并且有望在全球普及那么以他(她)的成就或是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的分量可否获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开放回答)以及这项根治近视的技术大致/具体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