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的《踏歌图》(局部)。马远的《秋江渔隐图》。资料图片我国的绘画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后来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
《踏歌图》马远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
而还有一些文物,放大细品,除了增加到一些“奇奇怪怪知识点”外,有时还会触发笑点。比如,这件形似蜈蚣精的坛子——宋代多角坛:“多角坛”,浑身长满了“角”,名字倒也相得益彰。一开始,看到这类文物你可能被古人奇怪的审美“丑”瞎眼。不过,这样奇怪的造型可不是为了照顾视觉审美的。它是一种随葬器物,照顾的是“亡魂”。
主持人语:栏目中由美术研究所撰写小组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的230件明清祖容像为对象,梳理其流绪,研析其图像,判别其意涵,提出其审美层次足以反拨明清人物画衰败之论。关键词:南宋 踏歌图 击壤鼓腹 寒食清明 德政 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