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0日电(郑莹莹)中华遗嘱库10日正式推出“继承无忧”等八项服务措施。这些措施中不乏一些实用、创新之处,比如,建立“只需跑一趟”机制。通过优化流程,市民只需跑一趟,最快当天即可领取继承公证书。又如,建立“关口前移”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专业调解员,化解家庭纠纷。
视觉中国 资料图“录像时不要哭泣,立遗嘱是幸福的事情。”这是中华遗嘱库北京东城分库的一行标语。传统观念认为,立遗嘱是年老、患病时产生的需求,但随着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
继遗产管理人公益服务之后,中华遗嘱库再推“继承无忧”服务。1月10日,中华遗嘱库对外宣布正式推出“继承无忧”八大服务措施,承诺通过一站式速办服务,提升遗产继承便利性,确保生效遗嘱可以实现定向传承。2023年是中华遗嘱库成立第十年。
即日起,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可享受免费指定遗产管理人服务。10月30日,澎湃新闻从中华遗嘱库管委会获悉,中华遗嘱库首次推出遗产管理人便民公益服务,被继承人可以指定自己信任的人担任遗嘱执行人,并履行法律上遗产管理人的职责。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焕坤、通讯员黄月颖报道:1月10日,中华遗嘱库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华遗嘱库推出“继承无忧”八大服务措施,承诺通过一站式速办服务,确保生效遗嘱可以实现定向传承,并简化继承手续,实现遗嘱的定分止争等效力。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焕坤、通讯员黄月颖报道:10月29日,第四届遗嘱与遗产继承论坛暨第二届遗产管理人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遗产管理人制度落地后的改革变化、数字资产继承、共同遗产管理人等话题。
10月31日,中华遗嘱库相关负责人在第三届遗产管理人交流会上表示,全新升级的“传承无忧”服务,通过与遗产管理人服务相互协同, 有效解决了遗产继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成功打通“财产传承最后一公里”。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焕坤、通讯员周梦琳报道:11月18日,“不忘初心护银龄 和谐传家平安纸”中华遗嘱库广东分库九周年敬老公益活动在广州举行。记者从活动中获悉,过去9年,中华遗嘱库广东地区遗嘱咨询数量超12万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超8.3万份。
因为目睹邻居家因遗产分配问题引发的继承纠纷,2024年初,83岁的李伯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想把一套住宅指定由儿子小李继承,并将继承所需的证明材料提前存证。今年7月,李伯离世,小李来中华遗嘱库提取遗嘱的同时,拿到父亲前置办好的存证报告。
2024年初,83岁的李老爷子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准备将位于市中心的一套住宅指定由儿子小李继承,并将继承所需的证明材料提前留存。今年7月,李老爷子不幸离世,小李来中华遗嘱库提取遗嘱的同时,拿到父亲前置办好的存证报告。
10月31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遗产管理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华遗嘱库宣布全新升级的“传承无忧”服务,将通过与遗产管理人服务相互协同,提供一站式继承解决方案,实现遗产继承的便捷化、高效化和专业化。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
特殊人群也可以订立遗嘱。3月21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披露了特殊人群订立遗嘱数据。白皮书显示,中华遗嘱库成立以来,曾接收到大量的文盲、盲人、视听力有障碍人群订立遗嘱的需求,由于该人群无法书写,因此在订立遗嘱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
妻子发现丈夫有非婚生子女后,通过及时订立遗嘱,有效保护了财产传承。1月10日,中华遗嘱库对外公布了2023年“十大典型案例”,案例系在60546件涉遗嘱案件中梳理而成,涉及再婚家庭遗产继承、独生子女继承、虚拟财产继承、遗产管理人服务等多个维度。
斗转星移,岁序更新。 回顾过去的一年,虽然遭遇了严酷的疫情挑战,但中华遗嘱库在各位领导、广大市民朋友、义工志愿者、全体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关心与支持下继续保持平稳前行,取得多项关键成果。每一个高光时刻都值得被记录,每一项关键成果都值得被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