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莱农村,曾经有一种待客礼仪叫“上炕”。不论春夏秋冬,但凡来了客人,首先就招呼对方上炕坐。每一个地地道道的蓬莱人对“炕”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是在炕上长大的,无论是在以前的平房、瓦房还是现在的水泥房,炕在蓬莱农村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盘土炕挨娘坐马德年节下,没有比炕头更温暖的地方了。也没有比在炕头上挨着娘坐,更有滋味的幸福感受了。一个人,无论活多大,有娘,就总归是个孩子。尤其是挨着娘坐的时候,近点,再近点,贴到像小时候的那种姿势,仿佛整个年不是守着年过,而是守着娘过。
冬去春至,沉寂的乡村傍晚依然在冰凉的怀抱中沉睡着。窗外,还是冷暖骤变。晚饭后,奶奶不时吆喝着:“娃们,快上炕,快上炕暖暖脚”。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住过的暖烘烘的土炕,犹如一缕固守在我心中的浓浓乡情,时刻萦绕在我心间。土炕,自古以来,是乡里人居住的唯一睡觉地地方。
点击上方“活力呼和浩特”可订阅哦!其实大炕的记忆并不遥远,我家1979年盖新房时,五间大正房里除了赶时髦的铁架子单双人床,依然有两盘大炕。照例的席子、炕毡外,新房大炕上还多了原来没有的地毯,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
说起“炕”,生活在北方的人们都不陌生,其实“炕”就是一种床。现在城市里已很少见了,但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之所以称其为“土炕”,一是指它是由土坯砌成的;二是因为它的土气。“炕”原是用土坯砌成的,土坯小块的叫“脊”,相当于现在的砖,砌墙体支柱用;大的叫“板石”,做炕面用。
北方乡村冬天寒冷,人人离不开热炕。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睡热炕。大多数咸阳的农村娃都睡过热炕,天冷了,你是否想起了老家热炕的温暖,躺在土炕上,腰板紧贴着土炕,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进城以后,想到土炕,曾经很长时间认为土炕是土了吧唧的东西。甚至认为是落后的东西。
近日,北方受寒流影响,大面积降温,在黄河岸边的山西晋南中条山地区迎来了一场小雨,和影友相约冒雨上山,来到了山里的一个小村庄,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一边是深深的黄土沟,一边是村民的房子,举目望去,不远处的沟里一棵柿子树上还挂满了红红的柿子,远远看去像一个个的小红灯笼,甚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