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2月21日讯(通讯员 杨志国 记者 万凌云)明天(12月22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在镇江,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随着冬至的到来,新年的脚步也逐渐临近,乡村农家的年味也渐渐浓郁起来。
#云游风物之旅##发现宝藏大省贵州#在云舍村,我们一起打出了一团纯手工的原生态糍粑。打糍粑用的是糯米。糯米要浸泡几个小时,一般是过夜。泡透之后,沥去多余的水,蒸熟。不过没有泡透,蒸出来就可能有“米芯”。泡透之后,蒸出来的糯米饭就既能熟透,又比较干。
一到冬天,就想吃烫烫的糯糯的食物,最想吃的是糍粑,不是网上买到的那些,而是以前用木棍杵出来的。想实现这样的糍粑快乐,我能想到的一天,是这样过的——早上吃甜酒煮糍粑,甜酒加水煮滚,放几条糍粑,煮软后打个散蛋进去,再研点白胡椒进去,不用放糖,甜得醉人。
打糍粑的原料是糯米,二十七用水沁泡,二十八开始上开始蒸,村民打糍粑第一家肯定是村长家,因为全村人都在现场,小孩子吃糯米饭,吃糍粑团团,村里面所有的女人开始用雕刻各种吉祥寓意的图案模具做糍粑,蒸饭的秩序时间安排都要安排好,一家接一家,快了撞在一起,饭变冷打不出,慢了,墩子冰冷变硬糍粑就不好吃,必须像流水线一上,这时候,村里面的男人谁是真男人谁是软汉子一目了然,因为打糍粑是体力活,三人轮换,村子里面没壮汉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可能打出糍粑来,这样做出来的糍粑烤出来香甜糯,老人开玩笑说:“小心,不要把牙给沾下来”,糍粑放冷水里面经两月不坏。
打糍粑首先就是要挑选优质的糯米,糯性比较好的,然后再泡个三到四天,让它泡软,泡软之后洗干净,放我们自己做的小木桶里的蒸,把它蒸软糯之后,再放到这个地窝里面,一般是两到三个人,把它打成那种细细的、绵绵的、很粘的那种,然后放到模具或者放到这个桌上,让它成型,成型冷却之后再根据家里的需要,切成长条、方块,便于储存。
新春走基层丨一捶糯、两捶黏,糍粑香里过小年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4日讯 1月23日,洪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2025“‘新’声‘洪’亮”文明实践首场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市民快乐打糍粑,欢喜过小年。